索引号 | 53040020251616601 | 文     号 |   |
来   源 | 玉溪网 | 公开日期 | 2025-08-11 |
家长放心干活 孩子有人关爱——江川区六十亩村助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
孩子们进行汇报演出。
大学生志愿者在教孩子们做风筝。
□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滕舒琪 文/图
7月31日,在江川区九溪镇六十亩村的广场舞台上,30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和村里的孩子们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儿童之家”暑期班文艺汇演。孩子们尽情展示暑期所学,灵动舞姿、激昂朗诵、悠扬歌声,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,为乡村夏日增添了一抹亮色。
近年来,六十亩村这个因百合花产业兴旺的村落,聚焦儿童关爱服务需求,将“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”三治融合的治理智慧融入儿童成长全过程,构建起“党建带团建、三治融合、多元参与”的儿童关爱服务体系,为基层治理赋能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鲜活样本。
六十亩村家长们的头疼事
“孩子放学、放假后没人管,课后安全让家长很担心”,随着百合花产业发展,村民本地就业增多,外出务工减少,但学龄儿童多、孩子课后没人看管,是让六十亩村家长们最头疼的事。
得知这一问题后,六十亩村党总支组织村组干部、党员、团员开展“一老一小”全覆盖走访,为全村12岁以下儿童建立“一人一档”,精准收集课后活动、安全保障等诉求。针对儿童防溺水、交通安全等突出问题,创新建立网格员联户摸底数、家长座谈理诉求、教师联校找难点、社会组织联村通堵点的“四联四清”需求响应机制,梳理出12项核心需求。
九溪镇党委委员、团委书记蒋文茜介绍,六十亩村通过发动党员、团员青年及大学生志愿者,以党旗引领团旗,以团旗来守护队旗,搭建起一个孩子喜欢、家长满意的成长园地。“‘儿童之家’成为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基地,更是我们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的阵地,以此真正地实现课余有监管、课外有活动、关爱全方位。”她说。
此外,村党总支积极链接资源,打造出课外兴趣教学、法治讲堂、红色研学、趣味运动会、科普知识、课业辅导6类“儿童之家”主题服务。
家长李雪娇表示,终于有个离家近的地方能将孩子送过去,自己安心了不少。“最主要的还是家长外出干活时,孩子有人照看,更不要说是一群大学生来教他们课外知识,我们都很开心。”
让孩子成为乡村的“小主人”
村里聚焦课后看护等少年儿童成长议题,创新设立由20人组成的少年儿童联席议事会,牵头制定《儿童服务需求清单》,构建起“群众点单、联席议事会派单、社会组织接单”的闭环处理机制,精准回应家长育儿难题与孩子成长需求。
为激发儿童参与热情,村里创新推出“小红花”积分制,孩子们提出的合理建议一旦被采纳,便可兑换文具等奖品,由此形成“问题反馈有解决”的路径。这一举措不仅让儿童真正成为乡村的“小主人”,更能从孩子的独特视角中探寻治村新方法。
依托“儿童之家”,六十亩村有序开展了系列活动,组织儿童赴聂耳红色教育基地研学等,传承红色基因;在“小手拉大手”人居环境整治中,孩子们打造“童心小院”并评分;红色农耕体验中,孩子们亲身体验劳作,感悟奋斗精神。这些活动将德育融入实践,带动家庭参与治理,形成“以德促行、以行养德”的良性循环。
小学生杨茜已经连续两年到“儿童之家”参与托管服务。她说:“我在这里跟着志愿者们学了很多东西,有唱歌、跳舞、书法,以及法律小知识、自救小常识,还交到了很多好朋友,每天都很开心。”
三段式服务让陪伴“不断档”
自2017年起,六十亩村推行“工作日+周末+寒暑假”三段式服务,工作日由村组干部等提供陪伴;周末由“小红帽志愿服务队”辅导作业;寒暑假由返乡大学生开设书法、舞蹈等公益课,让陪伴“不断档”。8年来,共计158名青年志愿者参与活动,受益儿童1000余人次。
当年还是小学生的李紫嫣,今年9月即将成为苏州大学大一新生,她也在这个假期成了一名志愿者,带着同村的孩子们学习舞蹈。“在我还读小学的时候,那些大哥哥、大姐姐来这里教我们唱歌、跳舞、学书法,我记得那个时候过得特别开心,当时我就想,我要考上大学,也像他们一样去帮助小朋友。”李紫嫣说。
如今的六十亩村,儿童课后生活丰富,安全与法治意识增强,儿童友好氛围浓厚。下一步,六十亩村将大力推行三段式服务,开发百合花种植劳动教育等课程,争创省级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,编制《三治融合操作手册》,让“六十亩村经验”惠及更多地方。
从百合花田到“儿童之家”飘来的阵阵笑声表明:六十亩村正用治理创新书写着农村基层组织为民服务的温暖篇章。
相关阅读: